阳春三月喜耕种
教研漫溯向深处
三月教研活动
常俊霞老师执教的《十六年前的回忆》通过小组合作讨论,聚焦李大钊的“反常表现”(如面对危险的镇定、对家人的关怀),分析其人物形象,挖掘“他的心被伟大的力量占据”的深层内涵。课外拓展革命者群像,渲染革命年代氛围,引导学生感悟信仰的力量。
田青老师执教的《绿》每一环节的教学都以文本为依托,让学生身临其境:绿色听从了风的指挥,好像舞蹈教练在指挥......教学中以各种形式的朗读,让学生充分接触文本,熟读成诵;并通过说话训练,帮助学生走进诗歌所描写的情境之中,为他们提供了语言实践的机会。风过处,田老师飞扬的嘴角与同学们眼中的星光悄然对话——教育的生长,原就是生命与生命的相互照亮。
三月风软,已有新燕衔泥在柔丝低檐间斜掠穿行,语文组的老师们携一册诗卷、半盏春意,且行且歌,将语文的诗意缀满枝头。
侯美晓老师设计了《认识面积》这堂课,不仅体现了教材意图,又融入了自己的教学理念,课中放手让孩子们动手操作、动脑思考、合作交流。从浅层次的面积概念学习走向更深层次的数学知识体验、建构,在教学中渗透了极限思想和面积守恒理念,注重培养孩子的空间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,让孩子们在玩中学,乐中学,轻松达成本节课的学习目标。
王孟娟老师《三角的特征》课堂中,结合不同知识的特点,采用不同的方式教授,让课堂形式多元化,让学生多方感知,既保持了好奇心,又让学生学在其中,乐在其中。
生长在生机的春天,成长在朝气的校园,数学组的老师们一路欢歌笑语话教研......
光阴漫过,评课声起落。老师们围坐在春风里,完成一场思想的漫溯。“这堂课通过设置学习支架,推动学生思维的培养,并且让学习的思维可视化”“课堂有碰撞、有对抗、有火花、有生成”,老师们“嘈嘈切切错杂弹”,畅谈着教学节奏的起承转合。
王媛君校长在评课中特别指出:朗读是有声的艺术,如果课堂上没有了老师抑扬顿挫的范读总觉得少了些语文课的精彩,少了一个朗读指导的最为有效的资源,这样的语文课总是有些缺憾的.......
教育最美的风景,不在追逐的终点,而在思想碰撞时飞溅的星火,在这永不停歇的、向美而行的路上......
教研的步履从未停歇,正如春天总在年轮中轮回。当理论的风掠过课堂的原野,思想的种子便在这万物萌动的季节里,悄然织就一片繁花似锦的新区实小明天。